首页 资讯 正文

城事|7000年仰韶文明:大河村遗址代表性文物首回原址

体育正文 19 0

城事|7000年仰韶文明:大河村遗址代表性文物首回原址

城事|7000年仰韶文明:大河村遗址代表性文物首回原址

2025年6月15日,河南郑州,大河村考古遗址(yízhǐ)博物馆。 6月14日,2025年“文化(wénhuà)和自然遗产日”,郑州市大河村(dàhécūn)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试运行。这座承载着7000年仰韶文明记忆(jìyì)的博物馆坐落在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(gōngyuán)内。开馆首日,预约通道开通后迅速“秒空”,馆内各展区人流如织。 6月14日,河南(hénán)郑州,游客在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参观。 6月14日,在大河村遗址博物馆(bówùguǎn)新馆(xīnguǎn),参观者通过数字技术与文物互动。 作为(zuòwéi)国内首个全景式呈现仰韶文化的(de)专题型博物馆,除常规展陈外,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还综合运用了三维交互、裸眼3D、场景塑形、Mapping投影、幻影成像、CG光影特效等前沿数字技术,构建起多元化(duōyuánhuà)的参观体验矩阵(jǔzhèn)。 图为新石器时代用于纺纱(fǎngshā)的石轮。 图为仰韶文化中期网格(wǎnggé)纹彩陶钵。 大河村遗址(yízhǐ)发现于(yú)1964年,面积达53万平方米,是一处包含有仰韶文化、龙山文化以及夏、商四种(sìzhǒng)考古学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遗址。大河村遗址涵盖了仰韶文化起源、形成、发展的完整演变脉络,被誉为“仰韶文化的标尺(biāochǐ)”。新馆以“大河汤汤”为叙事主体,展陈面积达7292平方米,系统陈列了30余处遗址的1600余件(套)精品(jīngpǐn)文物(wénwù),其中70%的文物首次面向公众展出。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东北部的大河村遗址(yízhǐ)博物馆新馆。(无人机照片) 仰韶文化后期先民聚集成村落后修建围墙、沟壑(gōuhè)的模型。 从空中俯瞰,这座采用“整体下沉、引入景观、融合环境”策略(cèlüè)建设的博物馆,与周围绿意盎然的大河村(dàhécūn)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融为一体,仿佛从黄河畔、大地中自然生长而出。步入馆区,沿着模拟黄河泥沙层层沉积视觉效果的夯土墙一路向前,从地表渐至地下,“时空折叠”之感(zhīgǎn)油然而生。硕大的黄河文化主题墙上,只见甘肃(gānsù)大地湾遗址、陕西半坡遗址、河南仰韶村遗址、大河村遗址等一系列仰韶文化关键点位(wèi),如珍珠般点缀在黄河两岸(liǎngàn),勾勒(gōulè)出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仰韶文化先民们傍河而生的文明足迹(zújì)。 6月14日(rì),参观者在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触摸陶片。 6月(yuè)14日,参观者在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观看展品白衣彩陶盆。 来自(zì)裴李岗遗址(yízhǐ)的石器、来自庙底(miàodǐ)沟遗址的彩陶、来自双槐树(shuānghuáishù)遗址的陶鼎……先民们的智慧与审美(shěnměi)跃然其间。其中最引人瞩目的,莫过于大河村遗址代表性文物彩陶双连壶。自1972年出土以来,彩陶双连壶长期在河南博物院展出,这是它时隔半个多世纪首次回到原址,成为镇馆之宝。 游客在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(xīnguǎn)参观。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展出的镇馆之宝——彩陶(cǎitáo)双连壶。 本文图文综合(zōnghé) 新华社 视觉中国 澎湃新闻记者 贝佳媛(bèijiāyuàn) 综合报道 (本文来自澎湃(pēngpài)新闻,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“澎湃新闻”APP)
城事|7000年仰韶文明:大河村遗址代表性文物首回原址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